白毫银针都有着什么特点呢?
百好饮茶创建于1796年,是中国六大茶种之一。白毫银针的产地在福建,被誉为茶之美、茶之王。那么,白毫银针有什么特点呢?让我们看看。
白毫银针有什么特点?
白毫银针的特点是:芽头丰满,覆有白毫,直如针,白如银。福鼎茶芽毛厚,色泽白富有光泽,汤色淡杏黄,口感清新爽口。
白毫银针加工工艺
白毫银针的制作方法和质量因地而异。福鼎银针早期又称北陆银针。采摘时,应在阴凉晴朗的天气将针叶铺在萎凋的窗帘上,并将其暴露在阳光下。当含水量达到10-20%时,将其铺在烤笼上(烤盘内衬薄纸,防止茶芽燃烧变黄),用文火(40-50%)烘焙℃) 直到它们足够干。
白毫银针又名南路银针。将新鲜的针头铺在水幕上,放在通风处。当含水量为20-30%时,将其移至烈日下晾干。晴天也可以先晒干后晒干。生茶被采摘成细茶,然后趁热包装。
每年秋冬应加强施肥栽培管理,培育壮苗。次年,第一轮和第二轮春茶的顶芽最好。第三轮和第四轮以后,多数为倒芽,倒芽变细变小。再生后发芽的第一轮春芽特别饱满,是制作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。夏秋茶芽薄而小,不符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。
白毫银针的采摘非常细致严格。规定雨天不摘,露水不摘,细芽不摘,紫芽不摘,风害芽不摘,人工害芽不摘,虫害芽不摘,喜芽不摘,空心芽不摘,病态芽不摘,所谓十不摘。
如果把一个芽和一片或两片叶子的新梢采回来,只采芽芯,俗称拔针(即把一个芽的一片或两片叶子上的芽掐下来,剩下的茎叶作为银针、其他白茶或其他茶的原料)。
采摘的茶芽要及时送回工厂加工。白毫银针制作工艺独特、简单。在生产过程中,只有两个过程:萎凋和烘焙。其主要过程是萎凋干燥,使茶芽自然缓慢地发生变化,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风格。
具体方法是:将采集到的茶芽薄薄地铺在有洞的竹帘上,在微弱的阳光下萎凋,晾干至70%或80%的干度,再移至烈日下晒干脚。有些在微弱的阳光下萎凋了两个小时,然后在室内萎凋到80%或90%干燥,然后慢慢烘焙,直到完全干燥。
也有直接曝晒至80%或90%干燥,然后用慢火烘焙填充。在萎凋、干燥过程中,要根据茶叶芽的失水程度进行调整。虽然过程简单,但要正确掌握却不容易。尤其是要泡好茶比其他种类的茶更难。
白毫银针的主要功效
白毫银针的酶活性一般是其他茶的两倍。茶中还含有多酚类、维生素b1.b2、烟酸、叶酸、维生素E、维生素K和维生素C、儿茶素、25种氨基酸、茶氨酸酸酸和多种矿物质,比其他茶叶更为丰富。
标签: 白毫银针的特点是什么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